一次與姐妹淘相聚的午后~


「弟妹鬧著搬出去,說什麼婆婆讓她的精神很緊張,結這個婚一點自主權都沒有,我看我弟弟雜在中間很為難!」「她也不想想,哪裡找這種婆婆,幫她煮三餐還帶小孩,不知道還有什麼不滿的」朋友訴說著

「妳弟妹應該是驕驕女吧!」另一位朋友幫腔

「我覺得還好耶!上次活動有碰到妳們全家人,也和她聊了二句,感覺得出來她對你媽很尊敬,不太敢多說話」又一位發表看法

「她哪敢說什麼,都我媽在做,交給她做,也做不好,煮飯也不合我們的味口,小朋友吃了也不夠健康」朋友又說著

「那….. 就讓他們搬出去住,自己去經營維持一個家,他們就知道要感恩父母了啦!」另一個朋友又開口了

「唉!我說過了,是我媽不肯,她會不放心,說兒子和孫子會亂吃不健康,媳婦又要上班,她不要孫子去安親班;又說他們哪有什麼錢搬出去住,反正我也覺得我媽說的很對。總之,真煩!還是單身好了」

「親愛的阿姐!如果我是你弟妹,我一定懇求你們把我趕出去,我寧願窮一點,但我想要回當妻子、當媽媽的自主權。」我開口說話了

「在婚姻中,沒有自主權的當事人,真的很可憐。請還給你弟弟和弟媳婚姻的主權… 應該說是"成家"的主權」

此時,一片安靜,我繼續說著

「要是今天女主角換成你,你喜歡你婆婆干涉你如何教小孩、帶小孩嗎?干涉你的生活要怎麼過嗎?」

「才不要呢!」她說

「對啊,妳自己都不願意。更何況這是你弟弟的婚姻,孩子是你弟弟的,錢夠不夠買房子也是你弟弟的事,你媽媽能主導到何時?能幫到他幾歲?唯獨讓年青人搬出去住,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學著如何持家。你以為持家很容易嗎?」我說

「就是因為不容易,才要幫他們啊!」她說

我搖著頭說著:「小姐~那是用你的出發點認為幫他們,或許從他們的角度看來是干涉。當對方還沒有提出需求,你們就一味的一廂情願幫忙。你要知道,長期受幫忙的人也不好受,因為怕哪一天做錯事,一直被討人情;哪一天婉謝了,還要被說是"不知好歹、不懂感恩、不入家教"。人往往在得不到他最想要的東西前,你給他再多,他也不會在意或感謝的,只會倍感壓力。難道你和你媽媽是真的甘願做,歡喜受,一點都不會埋怨嗎?你一天到晚面對你媽媽的抱怨,難道不會受影響嗎?不會才怪!我也是過來人啊!」

「有本事就搬出去,別再回來請人幫忙,累到我們」她說

「你看你又說氣話。不要低估別人的能力,或許他們還真不用你們幫忙呢!」

「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困難。此時身為支援系統的我們,就要去思考,要幫忙還是不幫忙?要幫忙的話,幫到什麼程度?別小看光是學習告訴對方你能幫到什麼程度,就要一段時間,因為我們心理一定會矛盾,幫忙太多得不到感激,心裡會嘔;幫忙太少顯得好像母愛或親情不夠偉大。記住,你只是大姑… 不是婆婆..也不是當事人好嗎?把自主權還給當事人,別跟著湊熱鬧。不要到時候,別人家的事,好壞都有你的份。你可別笨到去幫別人的人生背書。」

「背書?」她問

「你知道什麼是背書吧!就是如果你弟弟的婚姻出現危機時,你也要付一份責任。」我說

「我幹嘛幫他的婚姻負責呢!」她說

「那就對啦… 面對婆媳間或母子間的衝突,不是當事人的你,只給一個忠肯的看法,而不是給個強烈的餿主意,決定權及執行權留給當事人。而你只要做好二件事,第一就是別去處理你媽媽對弟弟或弟妹的抱怨,做個傾聽者就行了。你一下子吸收媽媽的情緒,冒然跑去興師問罪,只有越弄越複雜,你敢保證透過媽媽的轉述是事實的真相嗎?別弄到最後,"公親變事主",你二面不是人,豬頭一隻啦!」

「我也常覺得我是豬頭,我還在打抱不平時,結果,我媽心情好啦!和弟弟、弟妹還有說有笑的…. 。那第二是什麼?」她問著

「第二,引導你媽媽學著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,都六十歲了,別高估自己的體力,還要想幫忙帶孫子?好好去外面走走,和老朋友聊聊天,偶而出去玩,為這個家煩忙了一輩子還不夠嗎?對自己好一點,過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。」

「對!還有你,別只顧著幫別人帶小孩,宅女一枚,出來透透氣,找個人嫁啦!」此時,好姐妹回送我白眼一枚…..

「好啦!我『類。善德』今日開講結束… 聊些別的吧!」

婚後;雖然多了太太、媽媽、媳婦的角色,但我也發現女兒的角色也悄悄改變;等弟弟結婚後,還多了個大姑的角色。別人問我,你媽抱怨弟妹怎麼辦,我都會說「自己的事都忙不完了,哪有時間再伸手管別人的家務事呢?我都是聽聽,並教會我媽直接告訴當事人自己不舒服的感受。畢竟弟妹來自不同的家庭,有著不同的生活文化,結婚之初,是畢有很多觀念及習慣要溝通,那是婆媳之間、母子之間的功課。自己的功課自己做。」
兄弟姐妹的情誼固然在,學會關心而不干涉,也是一門學問呢!在這真的更能體會中國人的"中庸之道",凡事做的剛剛好,恰如其分,還真是不容易。

此文章同時刊載於"姐妹淘網站-婚姻家庭"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芙蘿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